從多元角度談詐騙因應對策
- Usr Ntpu
- 2024年2月2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已更新:2024年9月20日
文/顏榕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

一、前言
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網路的普及,詐騙手法逐漸多樣化。對此,政府、金融機構、消費平台和個人,都扮演著關鍵角色,缺一不可;當每個角色都能正確認知現在所面臨的詐欺問題,才能確保社會和公眾的安全。本文因此檢視我國最近因應防詐騙所做的法制變革,同時兼論個人應如何在生活中警戒防詐。
二、高齡者被詐騙議題:科技與人性的考驗
詐騙案件類型五花八門,包含了電話詐騙、網路詐欺、情感詐騙…等。犯罪者經常利用受害者的恐懼、同情或其他情感,促使他們進行不必要的付款或透露私人資訊。有豐富偵辦詐騙案件的張時嘉檢察官也指出,當前電話詐騙和網路詐欺常常結合,其中包括用假投資廣告吸引受害者,其中部分犯罪分子會再使用「深偽(Deepfake)」技術來冒充名人,或在投資群組中製造假的機器人帳戶以誘騙受害者。當受害者被誘騙加入群組後,可能會先獲得一小筆利潤,誘使被害人投入更多金錢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、投資金額增加,受害者就會面臨更多的損失導致血本無歸。
而高齡者常因為缺乏對現代科技的認知和經驗,也常成為詐騙的目標。特別是對於科技產品較不熟悉,也可能導致更容易上當受騙。近年來,透過「深偽」技術模仿親友的聲音或影像,已成為新的詐騙手法,這對於高齡受害者的影響特別嚴峻,也顯得宣傳相關資訊更加重要。
三、政府與犯罪偵查機關之應有作為:打詐五法之施行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