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在老後不退休生活
- Usr Ntpu

- 10月20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文/曾季隆 台北內科週報發行人


老,要如何定義呢?隨著進入超高齡社會之後,似乎大家認為6、70歲不算老!可是台灣勞工的法定退休年齡目前是65歲,雖然可以和雇主協商延後退休,但是很多人總是屆退的時候就退了下來。美其名是,「美好的戰,我已打過了,可以享享福!」其實,再怎麼享福,福卻愈來躲的愈遠!工作,畢竟不只是為了賺錢而已,它對人生還有許多平日沒有想到的價值。
就以今年76歲的我來說吧!15歲(時為成功中學高一學生)發願辦報,並於26歲畢業於政大新聞研究所(1975年),同時也開始投入準備辦報的工作,曾歷任國會記者、副總編輯兼副總經理、總經理、總編輯、副社長、報社執行長,以至於「台北內科週報」(2007年創刊)與「富貴有道週報」(2015年創刊)的創辦人、發行人及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的執行長,而且全部事業皆沒有聘雇任何員工,也就是徹徹底底的「一人公司」經營模式。
由於我早在2003年創立了「一人公司」,所以既是老闆、也是唯一的員工,可以想做就做、想休假就休假,迄今仍站在第一線,也是最後一線,享受著樂在不退休生活!而工作,不只帶給我財務收入,同時更獲得金錢買不到的東西,請大家且聽我說來!
最大的樂趣,便在於能夠讓我天天都做有意義的事,實在不知自己很快已是76歲了,彷彿還是剛剛創辦「台北內科週報」的年代。一般而言,有事情做已可以讓人不必胡思亂想了,何況是做著自己喜歡而且擅長做的事。尤其我是「一人公司」的先行者,當年便悟出將自己喜歡做而且擅長做的事,當然自己做就好了。至於不喜歡做和不擅長做的事,找個喜歡做也擅長做的人幫忙做,做好了才付他錢。這樣的工作模式,可以兩方都高興做。
做得高高興興,還不只是工作後獲得的滿足感而已。因為經年累月的積累,將發現工作的成果愈來愈豐厚。以辦報最難,就是難在「有錢也不行,沒有錢更不行;有人也不行,沒有人更不行」。可是沒錢又沒人的我,居然已辦了18年了。這便是工作的回報!在我為人付出的時候,其實他人也是為我付出。自己的責任,只是解決工作所遇到的問題。問題一旦解決,自己就成長了。
不退休的老後生活,可以讓人維持熟悉的環境過日子,尤其人際關係不受到影響,反而會拓展得更廣、更深,和不同年齡的人都有交流的機會。在財務方面,也能不致於太擔心,不管賺多賺少,養活自己和老伴應無問題。根據我自己的體驗,可能將失智的機率更降到最低了。
再從另方面看,很多人一輩子當上班族,到了65歲面臨屆齡退休,大部分便順勢退了下來。其中,有些人去當義工,也有些人和朋友常常去遊山玩水,可是內心深處難免會感到沒有什麼成就感;相反的,退休之後自己雇用自己,就可以繼續享有工作的樂趣(因已不再為錢而工作了)。怎樣實現呢?老來創業,畢竟風險很高;事實卻不然!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