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《學老誌》新推有聲書服務

  • 作家相片: Usr Ntpu
    Usr Ntpu
  • 7天前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文/鍾佩芳 國立臺北大學USR計畫專任助理

ree

 
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及社科院USR計畫協力合作,於2023年9月創刊《學老誌》季刊,這是一份專為中高齡者學習適應老化的刊物,也是國內第一份公益性與教育性的刊物;兩年出版八期以來,以專業、實用、深度、溫暖兼具的內容,陪伴中高齡者透過學習追求活躍老化,也成為全國指標性的高齡學習刊物。考量部分長輩閱讀上的不便,近期再創新的里程碑──正式推出有聲書服務,期望以更多元的形式,陪伴中高齡長輩一同「聽書學老」。

創刊兩年 推廣有成


臺灣已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,每五人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,為幫助中高齡者退休適應老化,《學老誌》以法制變革、健康養生、心理調適、文化視野與人物故事為主軸,將多元的學習內容收錄其中,幫助讀者系統性的面對退休與老化的挑戰。自創刊以來,已發表超過117篇文章,並固定於官方網站、LINE、YouTube、Facebook四大平台同步上架;同時,也積極與國家圖書館和華藝線上圖書館合作,分別取得國際期刊編號(ISSN)與政府出版品編號(GPN)的認證,更開發各方檢索與下載的便利管道。如今全國民眾與世界1,013所大學,都能看到《學老誌》各期所有的內容,不僅擴大雜誌的社會影響力,也實質推進中高齡者的終身學習。

在刊物實體推廣方面,《學老誌》固定寄送上架於全國圖書館、大學圖書館、高齡友善診所、家庭教育中心、社會福利服務中心、樂齡學習中心等約兩千個單位;並陸續與基隆市、新北市、新竹縣、臺中市等社會局處合作,推廣《學老誌》進入一千餘處基層的社區照顧據點,幫助據點的長輩也能觸及最新的學習資訊。根據統計,目前《學老誌》官方LINE訂閱人數已達5,241人,官網文章瀏覽人次更是突破45,389人次,顯示各界對退休適應議題的高度關注。

退休準備 積極學老


《學老誌》2025年8月最新的數據顯示,主要的訂閱者為60至64歲族群(20.4%),其次為55至59歲族群(16.6%),可見「準退休」與「新退休」者對於學老資訊有明顯需求。如本刊經常引用日本和田秀樹醫師的觀點而言,年紀55〜64歲的人口群正處於老化的「預備期」,而70至80歲更是面對人生轉換的重要時期。只要在以上階段多多以「奮老」的心態,積極在生活中實踐,身心就會在80歲之後與多數老人有顯著不同。而《學老誌》正是陪伴長輩朝向和田秀樹醫師「《幸齡人生70開始》的平台,我們對於長輩的健康維持、生活規劃、社會參與和心靈調適等議題,將持續以知識進行服務,倡議長輩的自覺與自學,並為自我的晚美人生負責。

有聲學習 貼近生活


為回應讀者需求,讓閱讀不受視力、環境或時間限制,《學老誌》首度推出的有聲書服務,最大特色是「隨時可聽」,不論是在做家事、運動、通勤或休息片刻,都能用耳朵吸收知識,僅用兩小時,就能收穫完整而豐富的內容。第一輯的主題為《學老之路:身心靈的優雅轉化》,特別從一百多篇中精選出十篇,這些多元、淺顯、易懂的代表性文章,涵蓋了身體健康、心理調適、文化觀點與生命故事,讓長輩可以從不同角度聽取「學老」的意義與內涵;不僅是退休學習適應的入門選讀,更適合正在面對老化的人們,幫助大家作為終身學習的新起點。

首輯內容 廣泛易讀


首輯有聲書的內容包括有:王如雁〈學老──未來的安身立命〉,作為第一集,定錨「學老」是什麼、為何重要,為本輯的核心價值與學習主軸。段鍾沂〈練習和自己一起變老〉,回到自我內在對話,認識老化在生活中的點滴浮現,並學習心理調適,也是學老的第一步。林儷蓉〈老化的自我統整與生命回顧〉,延續內在主題,從個體經驗談「統整」與「回顧」的重要性。陳國鈞〈靜思是學老者源源不絕的動力〉引導聽眾學習心靈的沉澱,並發展出持續的能量,補強前面的內在歷程。廖智賢〈簡春安談文化養老與優雅老化〉,將視野拉遠,從文化觀點理解學老的社會基礎與精神特徵。

曾敏傑〈談和田秀樹著《幸齡人生70開始》〉,具體說明面對老化的階段,以及因應的態度,並進一步作為學老的行動指南。石賡〈詩人陸游的養生之道〉,梳理古代詩人的養生經驗,融合古典與現代的學老智慧。韓柏檉〈抗癌五字訣:心、動、吃、睡、靈〉,進入生活層面,以具體的方式實踐健康老化。陳珮蓉〈營養與樂趣兼顧的高齡享食生活〉,延續健康實踐,談日常生活中如何兼顧「吃」與「樂」。林義煊〈我母親人生的奇幻之旅: 從48歲到101歲〉,最後以溫柔、真實的故事為案例,回顧人生奇異之美,感受家庭親情與圓滿人生。


ree

點閱打開 用心聆聽


在《學老誌》LINE官方帳號選單點擊「有聲書」,即可馬上開始收聽。歡迎有興趣的聽眾,將有聲書分享給身邊的長輩或朋友,一同在聲音的陪伴中探索面對老化的智慧。



  








留言


©2023 學老誌|陪你一起學老的雜誌 版權所有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