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
請教劉秀枝 如何聰明活到百歲
#07期 文/曾季隆 台北內科週報發行人 (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台北內科週報第667期/2025年2月3日) 生活在超高齡社會,雖然活到百歲對很多人來說,可能都不是什麼大問題,但是能夠「聰明活到一百歲」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劉秀枝醫師在她寫的《聰明活到一百歲》書中指出,「並不是每...

Usr Ntpu
4月2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41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大學培力因應超高齡社會
#07期 文/施冰冰 國立臺北大學USR計畫專任助理 為回應臺灣超高齡化社會的到來,臺北大學社科院高齡中心、社科院USR計畫,結合了北大圖書館與鳶山協會,於2024年11月8日在圖書館六樓會議室,辦理「大學責任與超高齡社會」跨校研討會,以促進各校高齡相關USR計畫相互學習交...

Usr Ntpu
4月22日讀畢需時 7 分鐘
17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《學老誌》邀讀者一起成長
#07期 文/林儀芬 國立臺北大學USR計畫專任助理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,如何讓銀髮族持續學習、參與社會,成為各界關注的議題。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中心及社科院USR計畫所創刊的《學老誌》,於2023年9月創刊後,為收集讀者的意見回饋,曾經舉辦「爸媽學老...

Usr Ntpu
4月22日讀畢需時 6 分鐘
8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悠哉王老爹
#07期 文/老許 公務人員退休 百歲作家楊絳(1911~2016)曾說:「老要有老的風骨,老要有老的優雅。暮年是美好生活的開始,是一種從容、恬闊、悠哉遊哉的狀態。願我們保持一顆寧静的心,少些期盼、多些寬容,寵辱不驚、去留無礙,微笑向前,善待暮年的自己。」讓我想起王老爹,他...

Usr Ntpu
4月22日讀畢需時 7 分鐘
11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我對學老、養老、享老的看法
#07期 文/黃麗雲 美好對話讀書會召集人 身為銀髮長者,能接受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負責人曾敏傑教授的囑託,感覺莫大榮幸,藉著此專文小框提出自己對學老、養老、享老的渺小看法,希望沒有班門弄斧為好。 我母親的故事 我是從家母身上開始學老的,雖然我曾幫助家母養老(陪伴參與寺...

Usr Ntpu
4月22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15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我的家常日子
#07期 文/張小蓮 國立臺北大學USR計畫橘子讀書會成員 冬至前挑個無雨的日子去逛三峽市場,看到魚販陳列許多新鮮當令的烏魚,懐念起母親拿手的蒸魚,就買了一條,回家做蒸魚。母親生前常說蒸魚必須要新鮮且火候要拿捏得好,蒸出來的魚才會好吃。想起疫情前數次與兄姐回廣州探視高齡的舅...

Usr Ntpu
4月2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8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「足」夢踏實——自學方案參與心得
#07期 文/吳云云、李千輝、林亮妤、黃素鳳 國立臺北大學學生 吳云云 (進修部經濟系同學) 「原本以為只有自己有這些困擾,但沒想到脫下鞋子後,大家都一樣嘛!」這句話我久久不能忘記,也讓我覺得,有機會可以辦這個活動真是太好了。 ...

Usr Ntpu
4月22日讀畢需時 7 分鐘
5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高齡「足健康」學生自學方案
#07期 文/楊美鈴 國立臺北大學進修部社會工作系三年級 跌倒是65歲以上高齡者最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,根據衛生福利部數據顯示,跌倒事故不僅造成肢體傷害,還影響長者心理健康及生活獨立性。而足部問題包括如拇趾外翻(Bunion)、雞眼與老繭(Corns &...

Usr Ntpu
4月22日讀畢需時 6 分鐘
6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什麼?失智還能這樣玩!
#07期 文/ 劉妤萱、李議娟、陳品丞、李品潔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系三年級 在社區組織與發展這門課程中,我們很幸運有機會進到新北市永吉里社區,和社區發展協會共同合作,帶領長輩一同認識有關失智症、樂齡社會的學習,以及永續發展的概念;我們將三個主題融合在一起,透過趣味演講...

Usr Ntpu
4月22日讀畢需時 5 分鐘
11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用理解打造失智友善社區
#07期 文/邱惠鈴 臺北醫學大學服務學習中心主任、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暨長期照護系副教授兼副主任 當親人走失時,家屬的焦急與無助往往令人心疼,尤其當失蹤者是罹患失智症的長輩,這樣的情況更是頻繁出現在新聞與社群媒體上。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,2023年1至10月,全國共有21...

Usr Ntpu
4月22日讀畢需時 5 分鐘
4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熟齡韌性與北投心韌齡生活圈
#07期 文/汪曼穎 東吳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近年有不少獲得迴響的中高齡主題的電影,例如「高年級實習生」和「我想念我自己」,前者的男主角Ben反思過退休人生,並在一位年輕女性CEO的新創公司中扮演一個很有啟發性的角色。後者的女主角則是語言學專長的大學教授Alice,教學、研究...

Usr Ntpu
4月22日讀畢需時 5 分鐘
1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陳持平繪畫學老的自我追尋與實踐
#07期 文/邱文通 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營運長 在醫院的白色巨塔中,婦產科名醫陳持平教授曾以專業與勇氣拯救無數可能被引產的胎兒。然而,2013年的內部鬥爭讓他心灰意冷,陷入生活低谷。一次偶然的閱讀,讓他重新拿起畫筆,也打開了人生更豐姿多彩且有詩意的另一扇窗。...

Usr Ntpu
4月22日讀畢需時 7 分鐘
307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透過代間學習共創全齡友善社會
#07期 文/陳毓璟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系教授 嘉義縣中埔鄉的籐寮仔社區 2017年筆者有機會進入嘉義縣中埔鄉籐寮仔社區,從此開啟了偏鄉社區老人服務的機緣。這個位於中埔鄉石硦村的深山社區,鄰近阿里山,屬於海拔三百到六百多公尺的淺山,位於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的範圍。社區當...

Usr Ntpu
3月20日讀畢需時 5 分鐘
133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台灣老人福利的主要保障
#07期 文/劉素芬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醫療衛生的進步,根據國發會推估2024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1.10歲,其中男性77.78歲、女性84.42歲,而出生率卻持續下降,導致老年人口在整體人口中比例顯著上升。行政院於2021年核定了「高齡社會...

Usr Ntpu
3月20日讀畢需時 7 分鐘
609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在「聽書學識」中學老
#06期 文/曾敏傑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、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 學老的重要 我在2023年6月創辦《學老誌》,主要的原因是因為「老化」是一個複雜、重要、又被輕忽的課題;多數人只是靜靜的等待時光流逝,到頭來被動的接受所有老化的後果,少了想要...

Usr Ntpu
1月8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553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我母親人生的奇幻之旅: 從48歲到101歲
#06期 文/ 林義煊 財團法人英荃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先母劉氏江蘇南京人氏,生於辛亥年(民國前一年),姐弟四人,幼時隨父士正公(我外祖父)舉家遷來福州定居。先母少即聰慧,綠鬢朱顏,惟孱羸多病,延醫診治,均無法診斷病因,概稱心臟及各器官功能衰弱,年歲不長。外祖母詹氏心急如焚,...

Usr Ntpu
1月8日讀畢需時 6 分鐘
799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勤向書中學老
#06期 文/曾季隆 台北內科週報發行人 學老,要學不老術,可是要去何處、向何人學呢?是向年輕人學,還是向比自己年長的人學?他懂得不老術嗎?如果年輕和年長的人都不懂,那麽,要怎麼學呢? 不久之前的一個晚上7點(時間是對方一位年輕的財務長定的),我特地從桃園到台北談件事情,談...

Usr Ntpu
1月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359 次查看
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